突出一个核心:就是农村“撤人保人”,城市“保人保车”。
第一个“2+5”:是从宏观方面来讲的,即“两抓五提升”。
“两抓”就是抓“人盯人”防抢撤机制的再落实,抓极端大暴雨天气的实战演练。有雨情时,视情况启动“人盯人”防抢撤;无雨情时,按照去年郑州7.20特大暴雨的雨量,分城市、镇办、农村三大板块实战演练,推理场景,完善防抢撤方案。通过反复实战演练,把防汛备汛抓在日常,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,积累经验。
“五提升”就是提升五种能力。一是预报预警能力。以气象部门为主,各级政府配合,增加资金投入,配齐配全雷达等设备。遇到极端天气,市县两级防汛气象专家组每天、每小时进行分析研判,及时向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发布,做到报快、报准、传好。二是应急指挥能力。明确极端天气下各级领导干部、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,做到指挥体系完备、反应灵敏快捷、统筹调度有力、启动预案及时,避免手忙脚乱,打乱仗、瞎指挥。三是抢险救援能力。既要配备精良队伍,又要做到设备齐全,大到铲车,小到铜锣、卫星电话、沙袋等,要一应俱全。7个县区的市级领导工作组要深入各自包联的县区,参与指导城区、农村实战演练,全面查验防汛设备配备情况,及时向市委、市政府报告。四是避险自救能力。充分发动群众、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动员群众,让群众人人听话、人人自保、人人会自救、人人能配合。五是灾后重建能力。要对显性短板与潜在威胁进行系统性梳理、专业性规整、全局性谋划。对存在严重汛情隐患的地区,尤其是险情易发点,要充分考虑极端情况,针对性的提高抗灾建设标准,杜绝“年年遭灾年年修”的现象。
第二个“2+5”:是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的,就是“两提前”“五平时”。
“两提前”:一是提前在白天撤人撤车。商洛下暴雨的时间段以晚上居多,比如,暴雨晚上八点来,我们下午四点就把地下车库的车疏散到避险点,然后用沙袋堵上入口,同时把人员全部撤离到位。二是提前在白天封堵低洼处和车库。每年从6月底到汛期结束,在各个小区地下车库和低洼处准备好沙袋、挡板,安排人员值守,提前做好准备工作。
“五平时”:一是平时把风险部位底子摸清楚,责任人对各自片区的水库、塘坝、尾矿库、堤防、滑坡点、地下车库等风险部位要做到心中有数。二是平时把基本物资准备好,包括应急发电车、应急通讯车、卫星电话、对讲机、手电、铜锣、喇叭、帐篷、沙袋、挡板等。三是平时把保人保车预案做精细,比如,车往哪里撤,人员临时避险点的设置等,平时就要确定好、准备好。四是平时把群众的自保自救宣传好,汛期每天利用短信、微信等广泛宣传普及防汛避险知识,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。五是平时把各种场景的实战演练搞扎实,把演练方案练熟,把抢险队伍练好,做到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