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商南,青山叠翠,暑意渐浓。西安财经大学“法润商南·智惠民生”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,走进商洛市商南县,深入基层一线,探访当地法治建设、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,用青春脚步丈量乡土大地,用专业学识服务民生需求。

图1 清油河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
云端普法,搭建法律服务“连心桥”。在清油河社区,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当地“村级服务平台”的运行模式。这个集法治宣传、法律咨询、矛盾调解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,通过“线上申请+线下办理”的服务模式,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专业法律服务,切实给群众带来实惠。团队成员还与社区法律顾问、司法干警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平台在普法宣传、合同审查、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具体案例。服务平台运行以来,清油河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30%,法律咨询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,同学们也深刻感受到“数字赋能”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的新活力。

图2 工作人员演示“村级服务平台”操作模块,展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

图3 实践团队与司法干警围绕基层法治建设深入交流
数字赋能,成效持续深化。小程序上线半年来,19名人大代表、32名网格员、15支“红管家”服务队全员上线,社保、医疗、证照变更等22项办事指南“一键可查”;端午公益、乡村篮球赛、书画课堂等12场活动通过“村居生活”板块“云端”集结,吸引志愿者260人次,募捐物资3.8万元。从“脚尖跑”到“指尖办”,群众办事平均用时由原来2天缩短至30分钟,满意率持续提升。

图4 清油河镇“有理大家评”基层矛盾化解机制展板,直观呈现“说事、评理、解纷”全流程
积分量化,激活治理活力。“积分制道德银行”创新实践激活群众主体作用,将村民的善行义举量化为“道德币”,可用于抵扣医保、换取贷款、享受折扣等“硬激励”,目前已有947户村民开户,累计发放道德币1320个,无一户被扣分。“存美德、得实惠”蔚然成风,昔日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的景象转变为“人人是哨兵、户户当主播”的共治格局,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、政策宣传等事务,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,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被全面激活,每个人都为乡村治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图5 社区内“存储道德收获幸福”展板,反映社区道德建设
升级服务场景,提升幸福指数。基层治理效能最终落脚点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感,正如清油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弛所言,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;积分能当钱,善行有荣光。”下一步,通过升级“云端”场景,将平安普法宣传、治安联防、留守儿童关爱等更多事项搬上平台,让小小手机屏成为乡村振兴的大舞台,把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可量化的幸福指数,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群众基础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“人人愿为、人人可为”的持久动力。

图6西安财经大学“法润商南 智惠民生”实践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留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