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商南县法律援助中心恪守“便民、高效、公正、暖心”的服务宗旨,聚焦群众法律服务需求,以智慧化升级为抓手,以服务质效提升为目标,全力推进平台应用、案件管理、普法宣传、上门服务等重点工作,用法治力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,切实筑牢民生保障的法治防线。
智慧升级,让法律援助“高效直达”
“不用跑远路,网上就能申请法律援助,太方便了!” 这是群众在使用“陕西省智慧法援平台”后的真切心声。在全省启用智慧法援平台之际,我县率先投入2万余元采购配套设备,积极推动平台落地应用,成功突破了法律援助线下受理和区域受理的壁垒,创新构建起线上线下“双轨并行” 的受理新模式。线上端,群众通过陕西法律服务网平台,可全程完成法律援助申请提交、案件进度查询、获取法律咨询等操作;同时,平台强大的跨区域协作功能,使地域限制被彻底打破,真正实现了让群众“少跑腿、零跑腿”的服务承诺。线下端,服务窗口同步优化升级,推行“一次性告知”“材料预审”机制,通过简化申请材料、缩短审批时限,确保群众“只跑一次”。线上线下协同发力,服务效能显著提升。同时,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农民工等特殊群体,专门开通 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优先受理、快速办理,让高效服务真正触手可及。目前已跨区域转办法律援助申请2件,网上受理1件,通过平台指派案件85件。
质效双提,让公平正义“看得见摸得着”
为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规范化水平,县法律援助中心以案卷评查培训为重要突破口,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。严格遵循《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》《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》等文件要求,将案件受理合规性、办案程序规范性、证据材料完整性、法律文书严谨性、服务质量满意度作为核心评查维度,确保评查工作“有章可循”“有标可依”。组建全县法律援助案件评查专家库,创新推行 “自评 + 互评 + 点评” 三级联动评查模式。同步建立 “问题清单 + 整改台账” 闭环管理体系,保障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。积极推行 “质量奖惩机制”,将案卷评查结果与办案补贴直接挂钩,通过制度约束推动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升级。建立“案件回访全覆盖”机制,采用电话回访方式,对受援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跟踪后续服务需求,确保案件质效同提。今年以来,已组织案件旁听2次,评查法律援助案件367件,有效回访受援人60人次,案件质量达标率和受援人回访满意度均稳定保持在95%以上,切实通过规范管理提升了法律援助服务的公信力。
温情守护,让“暖心服务”浸润民心
“多亏了你们上门来帮忙,不然我这腿脚不便,真不知道该怎么办!”行动不便的赵奶奶紧握着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手,连连道谢。县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将“暖心”理念贯穿于服务全过程,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启动了“法律援助上门服务”。今年已累计上门受理案件3件,无论是为独居老人化解赡养纠纷,还是上门受理法律援助申请,工作人员都以“温情服务”精准打通法律援助的“最后一米”。同时,中心还联合县残疾人联合会,建成了首个“商南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”,为残疾人群体打造了“专业、高效、暖心”的专属法律服务体系,以法治的温度照亮了残疾人维权的道路。
普法同行,让法治更“入心”
法治宣传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“前置窗口”,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我县将普法宣传与法律援助服务深度融合,依托“学雷锋活动月”“国家安全教育日”“法律文化三下乡”等多样化主题活动,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、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、乡村、企业、学校等基层一线,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。通过举办法治讲座、设立法律咨询台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耐心解答法律疑问,将法律知识精准送达群众身边。
今年以来,县法律援助中心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6场次,发放法律援助相关书籍2000余本,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0余人次,撰写信息宣传报道6篇。线上通过多个渠道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60件,其中包含12345便民服务热线转交工单30件;线下精准解答当事人咨询500余人次,有效引导群众树立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,化解矛盾靠法”的法治观念。